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随笔 > 正文

建立经济学界和经济新闻界专业分工的规范竞争

2001年04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对开创中国股份制改革有贡献的厉以宁、董辅对股市

  本身稳定性的信心可能超过国外的均衡金融学派,而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改革有贡献的吴敬琏对股市不稳定性的关注亦远大于国外的凯恩斯学派
  
□陈平/文

  二、三月间,吴敬琏、厉以宁、董辅等前辈经济学家对如何健康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展开热烈争论。吴敬琏、厉以宁、董辅三位是我素来尊敬的改革经济学家。我不敢妄议哪家观点更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经济现象远比自然现象复杂,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亦远比物理学家为剧。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难以避免个人经历、学养和专长的不同,故经济学家不同意见的争论对决策者和民众开阔眼界、避免偏见都有重要贡献。中国经济学界目前热烈争鸣的现象,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大势所趋的积极成果,值得珍惜和爱护。
  值此之时,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吴敬琏的论文集《十年纷纭话股市》,其中收录了吴敬琏自1988年以来论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的40篇文章,外加国内外有关金融泡沫史的4个附录,约22万字。假如你关心中国证券发展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无论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我都建议你翻一翻吴敬琏的这一新作。
  证券市场波动的原因和对策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研究中至今未有定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金融理论的主流是均衡学派法玛(Fama)1970年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他们认为股市是个公平的赌场(fair game),因为他们发现股票的价格变动可以用物理学的涨落理论(布朗运动模型,或称线性随机过程)来描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股市波动异常、分形涨落和经济混沌的发现,开始挑战“有效市场假说”,非均衡理论也慢慢变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八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相继在西欧、美国、日本和东亚发生,更加强了宏观经济学中后凯恩斯学派对货币学派和新古典派的批评。凯恩斯派的主将,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缪尔逊教授就曾经在90年代初托笔者转交吴敬琏教授一篇他在日本的讲演稿。记得萨缪尔逊当时赞许中国在发展证券市场上的谨慎政策,把外贸出超用于进口先进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建设性作用,远大于东欧国家用于平衡股市波动的效果。
  我的理解,对开创中国股份制改革有贡献的厉以宁、董辅对股市本身稳定性的信心可能超过国外的均衡金融学派,因为他们主张中国的股市应当在发展中求稳定。而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改革有贡献的吴敬琏对股市不稳定性的关注亦远大于国外的凯恩斯学派,因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更多地依赖行政干预而非经济干预手段,其可能的后果对中国这样的初期市场经济可能比西方的成熟市场经济更为严重。我以为双方的论据都值得从实证和案例的角度深入研讨。
  吴敬琏对中国股市过度波动的原因归结起来大约有五条:第一,政府干预不当。例如要求前一届证监会的上市政策向国企倾斜,导致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超过企业基本面对市值的影响。第二,企业改造滞后于市场发育。例如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的书记、董事长,往往又是企业的法人代表,经理的报酬和业绩效率、股市分红的关系甚小,使股市对企业的评价监督作用甚微。第三,部门利益的驱动。国内的大券商、大基金甚或大媒体都有大量资金入市,作为本部门的重要收入来源。国外有谚语说“投机者喜欢市场波动”,因为做空或做多都能赚股民的钱,只有交易冷清对券商和地方政府都无短期利益可图。第四,投资者缺乏金融市场知识,投机心理多于投资见识。第五,金融法治不健全,金融监管缺乏可操作性。对这条目前证监会已表现出较高的重视。吴敬琏的文章表明,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观察和主张是始终如一和严肃的。这五条论据都应当引起决策者和股民的普遍关注。我估计批评者也不会否认这些问题,只是在问题的严重性上估计不同,对策也就不同。
  和国际成熟市场经济相比,我以为国内股市还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国内经济学界自身的改革和建设落后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新闻界股市报道的水准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和国内金融学界的素养不高有关。这次经济学界对股市行为的辩论,不少议论以感想代替科学,某些语言缺乏基本的金融学概念,却被新闻界广泛报道,导致一时争论缺乏规范的混战局面。如不改变,会造成反向淘汰的恶果。二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太注重短期政策的时效性,不注意长期政策的稳定性,导致政策变动的频率几乎和股价变动的频率一样快。有不少案例说明,国内政策出台未经有真才实学的金融专家论证,在实践中因无法操作而导致重大曲折。
  举例言之,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是风险对冲和风险分散。股市买方卖方势力均衡和市场稳定的前提是市场波动方向的难以预测,假如大家都看好或看跌,股市就会崩盘。理论界缺乏这一基本知识的案例,一是中国在银行利率未能放开的前提下,超前开放国债期货市场,等于鼓励内部人交易。因为谁能事先获得财政部的贴息政策动向,谁就能在国债期货上做庄和称霸。历史教训之二是政府新闻的发布方式。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长对经济走势的判断都尽量模糊,以避免产生做多或做空的暗示,导致股市的大幅动荡。除非在面临危机时为稳住人心,才会有明确的表态。国内数次用人民日报发表托市的评论,实属损害政府长期信誉之大忌。
  建议以后国内新闻界的报道,避免用“著名经济学家”或政府公职的头衔来强化记者主观倾向的影响,这样做也给担任公职的学者加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而难以放言公论。目前科学高度分工,即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不能未经研究就轻易评论。我建议今后新闻界在报道经济学家观察和论据的同时,侧重说明其专长、学派和以往的学术贡献,以帮助读者理解每个学科和学派的长处和短处,让读者在数家争鸣中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中国如能建立经济学界和经济新闻界专业分工的规范竞争,则中国经济学家和中国证券市场的走向世界,是可以计日成功的。吴敬琏教授在这一方向上的努力和执着,是值得国内经济学同人学习的,即使你的意见可能和他不同。■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十年纷纭话股市》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