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评论 > 正文

当代经济学的行为学转向
——评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年10月20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汪丁丁

  卡尼曼和史密斯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大学时,我刚好讲完“制度分析基础”秋季课程的前半部分——“脑科学与行为学”。这消息并不让我感到很兴奋,学者关注的事情,尽管可以十分广泛,却很少与诺贝尔奖有关。不过,我承认,诺贝尔委员会的学术远见,至少这一次,让我感到惊讶。

  当1994年博弈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不妨宣称,经济学理性主义运动达到了它的顶峰。在“完备理性”假设下,经济学家用博弈论语言重写了当代经济学。所谓“完备”理性的假设,概言之,就是假设每个人都是上帝。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我走进茶馆,看看茶经,点一壶茶,坐两个小时,付款,走出茶馆。按照“完备理性”假设,我必须知道附近各个茶馆同类茶叶及水质、茶艺和服务的种类及格调,甚至室外氛围和街道上的交通状况——因为我必须知道由等价交通费所界定的“可选择集”内每家茶馆的情况,以便选择一家“最优”的茶馆,从而我刚刚坐了两个小时的那家茶馆,就应当具有“最优选择”的各种可验证和不可验证的性质。在理论上,经济学家甚至不愿考虑交通费、信息费或任何其他种类的交易费用的限制,他们只是简单地假设人们永远有能力在任何两件事情当中作出抉择——所谓“偏好的完备性”。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