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金融 > 正文

看好农业,但别买农业股

2004年03月05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大涨。国内外投资者开始追逐农业股。但窃以为,中国基本上没有农业股。而且现有的几只股也各有各的问题。投资者应该跳出框框想问题,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买“城市化”的股票,包括建筑、建材、污水处理、燃气和电力。此话怎讲?本人近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现与投资者分享如下:
    首先,我认为中国农产品价格在未来几年仍将处于高位或将继续上升。原因就在于20年来农田的减少以及地力的下降。农村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也年久失修,许多水库和河流已干涸,排灌设施已不复存在。
    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能否留住农民呢?答案是否定的。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以及不少独立观察家的研究都表明,中国的城乡差距在加大。这不仅包括收入,更包括财富、机会以及教育和医疗。近几年城市的住房改革及房价的上升更拉大了城乡差距。
    农民的收入一旦上升到一定程度,他们就想离开艰辛的农业。而每次丰收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跳板。农业丰收使更多的农村家庭有能力把部分家庭成员从农活中“解放”出来,以进城赚取“外快”。
    在过去20年,1.5亿农民变成了城里人,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来自农村里相对宽裕的阶级,因为他们不至于因为进城找工作而让家人挨饿。很多人还是因为花大价钱购买了城市户口才迁居城市的。
    这种现象与其它穷国(比如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在农村迁移方面的很多规律相似。
    在香港和上海,我问了不少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农民究竟最想要什么?”遗憾的是,没有几个人的回答是正确的。我认为,中国农民最想要的是进城,尽管他们进城之后的辛酸也实在是太多。总之,城市化的大趋势是既定的,而每次农业丰收或农产品涨价只不过是为这一趋势增加了财政上的支持而已。
    城市化意味着对建材、建筑业、燃气、电力及一系列产品的需求。这个大趋势并不因为经济周期的更迭而有大的变化。事实上,我认为近一年经济“过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市化的加速。而城市化的进度不会因为信贷紧缩而受挫。
    信贷紧缩究竟有无必要呢?我对信贷需要紧缩的看法不以为然。我认为,中国经济在2003年~2004年是很健康的。高速增长本身是好事,而很多专家把它当做“过热”的标志。当前原材料及能源的短缺只能说明过去五年至10年我们在这些方面投资不足,而世界上投资也不足。事实证明,我们的政府和商界在这方面的前瞻性太差。
    当经济还处在上升时期,银行股是首得其利的。原因很简单:信贷上升,呆坏账下降。而且没有一个行业比银行的杠杆率更高。当然,中国银行的质量很低,但改善的空间也很大。而可改善的空间正是股本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标的。
    当然,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倡导我本人提出的“三个自然”的理论。我认为,因为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很差,而且企业管理层的诚信还十分低,所以股票投资者应该买最简单的股票,主要是自然垄断、自然资源和自然优势类的股票。自然垄断有别于政府授予的垄断。前者是老天授予的,包括收费公路、港口、机场、电厂及城市公用事业。这类公司初期投资大,但以后现金流很强,也不过分依赖企业家的诚信及管理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这类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会持续改善。
    自然资源公司的好处是资源已被探明,大多数风险已消失,资源价格很可能不断上升。随着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中国)日益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世界上资源之短缺会成为日益尖锐的问题。
    自然优势类公司在中国不多。我们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经常被管理层的低效率所抵消(甚至有余)。我在最近的报告中分析了几家自然优势类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中国的农村在衰退了三四年之后,2003年的复苏只是一个长周期的开始。我看好农产品价格,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在中国遇到人多地少的巨大障碍,是很难腾飞的。农民用地权在有些地方已可以转让,但限制仍然太多。大量农民进城之后,政府也担心他们失地兼失业之后带来的社会问题。总之,公司化的农业在中国仍将是一个遥远的图像。■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