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经济学家 > 正文

133期文萃

2005年07月08日 14:25 来源于 caijing

大行研究
  通胀预期比CPI增幅高3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哈继铭等
  长期以来,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在选择货币和汇率政策时,一直将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作为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但是,近年来投资的加速增长,对能源和运输价格形成了巨大压力。为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既定水平之下,政府选择采取直接控制价格的手段;对价格的直接控制进一步刺激了需求,却无法扩大供应,从而导致了“瓶颈”的产生。
  价格控制使供不应求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无法向CPI传递。因此,真实通货膨胀压力被人为压制,无法在CPI中反映出来,形成隐性通货膨胀。
  通过间接方法计算,我们发现,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真实通货膨胀率比官方CPI增幅分别高出0.89、1.32和1.58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这一差值为0.82个百分点。若将隐性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都考虑在内,估计通货膨胀预期高于CPI增幅约2-3个百分点。
  例如,2004年中国真实通货膨胀率高达7%左右,比公布的3.9%CPI通货膨胀高出3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公共服务和要素价格管制下的隐性通货膨胀。
  高通胀将损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金融的稳定。上述分析对政策制定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不应仅局限于公布的CPI变动,而应以更为广泛的通货膨胀指标为基础;
其次,由于居民实际认知的通胀水平或通胀预期高于官方通胀数字,政府应提高利率控制房价,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改善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第三,实际汇率调整的压力不应仅由显性或隐性的通货膨胀承担,还应通过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的调整进行分担。国际和国内经验均表明,高通胀包括房价的过快上涨,将损害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全文详见网络版www.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