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人物 > 正文

诺奖得主费尔普斯:
寻找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共同基础

2006年10月16日 00:00 来源于 caijing
费尔普斯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间关系的研究完全改写了经济学的主流见解

  巫和懋

  在得知自己获得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前,埃德蒙德•费尔普斯(Edmund S.Phelps)谈到,每年一到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0月,他都不免联想起自己的研究生涯。他说:“我知道可能会得奖,但我不知道美梦何时成真,或者美梦能否成真。”

  73岁的费尔普斯今年终于得偿所愿。从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吵醒了他,诺贝尔奖的桂冠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他也因此独得约137万美元的奖金。

  在获奖之后的忙乱时刻,费尔普斯在访谈中主要回顾了自己早年在经济增长理论上的贡献。直到哥伦比亚大学召开记者招待会之前,他的同事斯蒂格利茨教授(Joseph Stiglitz,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醒说,他主要是因为“自然失业率”(nature rate of unemployment)理论而获奖,他才上台对此作了完整的陈述。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