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读书 > 正文

崛起或崩溃

2007年03月04日 20:40 来源于 caijing
    近30年来的中国经济留给人们的谜题太多,以至于对中国的增长只能用“奇迹”来形容。当然,认真的研究者也明白,增长与所谓崛起有很大差别。中国增长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潜在并日益凸显的问题,它们是否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在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动力时,论者的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从国际角度看,是外部力量(具体为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了经济增长,与之相应的是人民币长期被低估,推动了低成本制造业的出口扩张,造就了中国奇迹;从内部审视,不少学者则指出,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及强势政府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当然,这两种观点或许并不构成冲突,而更多地可以从互补角度来看待。
  福祸两相依。增长的原因背后,隐藏着崩溃论者发现的危机。对于崩溃的可能,有学者归纳出八个方面:贫困与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腐败扭曲资源配置,水资源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加重,能源消耗高但产出较低,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差,国有企业若失去垄断地位则竞争力堪忧,外商投资减速,以及作为隐患的台湾问题。
   那么,中国的危机会以何种形式体现呢?是会重蹈拉美的覆辙,还是走上日本的老路?此外,印度模式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崛起?!》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这三种可能的参照路径。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与政治体制的专制是拉美国家经济转型中遭遇的重大问题,尽管有论者认为,中国即便存在“拉美化”,也只是集中在收入分配领域。但无论如何,政治上的同构性还是让“拉美病”成为值得中国警惕的一种倾向。
  日本在地产与证券泡沫破裂后,经济一直步履蹒跚。中国的快速增长也让人忧心经济已过热,调控不当就会犯和日本一样的错误——大量不良银行贷款、竞争力衰退、无节制的能耗等等。
  人口数量上与中国相近的印度近年来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不小。有论者认为,印度依靠本土企业的内源性增长,会比中国依靠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更为持久;另一方面,印度的民主政治在长期中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要远高于中国。尽管有人认为印度起码落后中国十年,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未来的走向。印度的潜力,或许正是中国下一步转型的一个方向。
  在刚刚闭幕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的讨论转向了“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这暗示着中国深深嵌入到了全球化进程之中,而且已是举足轻重。对此,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与美国崛起或日本与欧洲的复兴对于世界的意义是相同的,因为一个富裕的邻居总好过一个来自贫民窟的邻居。对中国而言,以更负责也更具合作精神的姿态进一步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去,这或许可以同时回答“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以及“中国需要怎样的世界”的问题。■
  《崛起?!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本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本文作者为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出版社新书录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美)弗朗西斯福山著,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君子之交如水》,章立凡著,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冯象著,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一版
  《美国世纪大审判》,(美)李昌钰、刘永毅、季树仁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美)安兰德著,吕建高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商战》,(美)艾里斯、杰克特劳特著,李正栓、贾纪芳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西班牙旅行笔记》,林达著,三联书店2007年1月第一版
  《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美)托德吉特林著,张锐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论经济不平等:不平等之再考察》,(印)阿玛蒂亚森著,王立文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美)路易斯梅南德著,肖凡、鲁帆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2月荐书
  《经济学的哲学》,(美)丹尼尔豪斯曼编,丁建峰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1月第一版
  《欧洲思想史》,(奥地利)弗里德里希希尔著,赵复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随机致富的傻瓜》,(美)纳西姆塔勒布著,盛逢时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对冲基金风云录》,(美)巴顿比格斯著,张桦、王小青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老钱:富人的精神起源》,(美)尼尔森奥尔德里奇著,范丽雅译,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1月第一版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