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商业 > 正文

薄熙来:顺差在国内 利润在欧美

2007年03月06日 22:39 来源于 caijing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强调要客观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称中国政府从不追求高额顺差,目前的顺差是全球化发展前提下产业转移带来的结构性转移


   “中国政府从不追求高额的贸易顺差,我们也希望贸易平衡。”3月5日下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接受等少数媒体采访时说。
  当日下午,薄熙来在“中国职工之家”宾馆出席辽宁省代表团的工作会议。17时许会议结束,薄熙来刚走出会议厅门口就被记者截住。薄在采访中阐述了他对目前中国贸易顺差的看法。
  薄熙来认为,贸易顺差的产生是贸易全球化的一个自然结果。首先,“跟我们做买卖的商家认为有利可图。欧美国家的商人在经商方面非常成熟,算计非常科学和周到。正因这种贸易是互惠的,是双赢的,所以贸易余额越来越大。”
  其次,薄熙来表示,韩国、日本等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结构性因素,是生成贸易顺差的原因。他举例说,过去,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主要体现在日韩等国,现在转移到中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因,是日韩近年来将一些生产基地转移到了中国。实际上,美国对东亚以及亚洲地区的整体逆差并没有增加。“这种结构性的转化,也体现了贸易全球化当前的一个特点。”薄熙来说。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中国2006年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比2005年的1020亿美元增长了74%,其中大部分来自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顺差的加大使中国与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在欧美等国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起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此次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
  薄熙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客观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也要看到结构性的调整,以及在全球化发展前提下这种贸易顺差的转化过程。顺差并不等于在贸易的过程中就占到很大的利润,顺差和利润并不是一样的概念。“目前我国的情况是顺差在国内,利润在欧美。”
  薄熙来解释说,虽然中国的顺差增幅很大,但中国产品出口到欧美市场时利润很薄,欧美的进口商和零售商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有出口目的地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由于贸易受产业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薄熙来认为中国不可能马上调整过来。
  3月12日下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对外经贸合作和中国货币政策答记者问。■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