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商业 > 正文

大型飞机自主研发项目重启

2007年03月18日 21:02
在体制创新决策的鼓励下,有关部门可能会组建一家符合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公司,来担当大型飞机研制的责任主体,实现投资多元化



  出于技术和战略的双重考量,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政府决定重启大型飞机自主研发项目。
  3月10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杂志报道,有关大型飞机研制的专项论证报告,已在今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获原则性通过。项目研发将“军、民两立”,军机项目设于西安,民机项目放在上海。初步测算投资研制经费约500亿元-600亿元人民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负责项目牵头,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参与,并由一位副部级官员统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刘高倬证实,国务院目前基本采纳的方案思路是“一次立项、两个机型、军民统筹、系列发展”。大型飞机项目最快于今年内搭建实体平台,项目运作周期或逾十年。
  “大飞机”自主研发涵概军用、民用大型运输机。就民用飞机而言,意指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这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上世纪后30年间,受国家财力、国防技术、民航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大飞机研制历经挫折,最终停顿,1985年2月,国内首个大型客机自主项目“运十”在研发15年后下马。国家就此易弦更张,尝试以“市场换技术”模式,与麦道、空客两公司合作制造飞机,但亦在90年代末期相继夭折。
  南方航空前副总裁表示,从国家战略角度看,中国必须研制自己的飞机,“不研发不生产就永远是空白,一旦有外交、政治等问题牵涉,国家就很被动。”
  “我并不看好国产大型民用飞机的商业前景,因为航空公司显然会采购技术上已非常成熟的波音、空客的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国际航空咨询公司的研究员说,“但从国家利益上说,中国必须走出这一步。”
  “大型飞机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航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种种权衡之下,中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据了解,有关部门近年多次组织专家提交论证报告,最近一次论证报告至今年春节前方始完成,论证小组成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彦仲等业界元老。
   “大型飞机研制必须以体制创新为前提。”知情人士称,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航空业界则普遍认为,大飞机研制平台如何与新的投融资体系结合,引进多元化资本和公司化运营机制,打破技术引进僵局,将研发制造与需方市场有效结合,将是决定新一轮自主研发成败的关键。
   据了解,,负责从飞机工程研发到总装交付、市场开发与营销等任务。同时,大型飞机项目也将引入地方政府投入,并考虑吸收民间资本,项目公司也可能上市融资。■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