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理性投资 > 正文

慎对房产

沈联涛/文
2008年01月05日 20:02
为自己居住而购房是生活必需。但是,用大量的按揭投机房产(你自己的住房除外),你将面临经济不景气和利率上升等巨大风险

理性投资系列之十四
为自己居住而购房是生活必需。但是,用大量的按揭投机房产(你自己的住房除外),你将面临经济不景气和利率上升等巨大风险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终生的事业。比如房产就是这样的投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是最重要也是必需的一项投资。房屋是你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多时光的地方。虽然许多人呆在工作场所的时间远超过家里,但至少,你要有家可回。 
       当我刚到香港工作时,我决定在当地购买一套住房。鉴于香港高昂的房地产价格,那是当时我最大的个人投资决定。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先生给了我最好的投资建议。他说,在香港,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房产,那么你便是在市场中做空头。他的意思是,自己居住的房屋其实并不是一项投资,而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品。除非你同时购置两套住房,那么多余的另一套房产才称得上是一项投资。 
       让我们仔细考虑任先生的建议。你的住房其实是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的对冲。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住所。过去,雇主可能会为员工提供住房。但现在,大多数雇主已不再提供这项福利,所以,你不得不选择租房或买房。由于市场并非完全有效,租房价格常常会比买房的实际成本低。然而,情况并非永远如此。通货膨胀和房屋短缺会使租金变得昂贵,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得不到保护。而对买房者来说,即便房价上涨,你也不太可能立刻卖掉它,因为搬家费时费力——有人说,生活中的第二大压力便来自于搬家,有时这甚至是夫妻分道扬镳的原因。 
       高昂的房价使购买住房成为一项重大的投资决定。有时,迫于预算约束,你可能不得不降低标准,购买面积稍小的房屋。如果你向一位家请教购房投资的三条原则,那么答案往往是——位置、位置,还是位置。这是因为,房屋地段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位于商业中心、方便购物的房子,或者紧邻地铁、交通便利的房子,通常需求旺盛,价格也很高。相反,离市中心越远的地方,房屋价格也越便宜。 
       如果你已决定了购房的位置,那么,下一步,你需要决定自己的购房预算。国际通行的经验是,你应当购买价格在全家年收入3至5倍的房产。在许多国家,由于房价飞涨,这一比率已迅速上升。房价对年收入比率的上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不仅仅只在中国发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在过去十年中,世界范围内房屋实际价格上涨了50%至120%。调查显示,第一,房价的上涨几乎是实际收入涨幅的两倍;第二,房屋价格上涨最快的时间是2002年至2006年,与股票市场的上扬几乎同步。 
       全球范围内的房屋价格上涨反映出以下几点事实: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自立,他们到了需要住房的年纪,房屋需求因此而旺盛;过去,名义和实际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住房按揭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扩展了贷款的期限,银行间竞争也不断加剧。 
       住房的供给仍然受制于许多因素,比如不好的城市规划和有限的建筑用地。在供给有限的情况下,除非利率和收入增长放缓,否则,房屋的需求会继续增加,价格也会持续上涨。房产投资看起来是对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实际上,房屋出租的收入越来越低。你会发现,作为房东,其实你常常在对房客进行补贴。如果把同样数量的钱放入银行,你所得到的利息很可能比租房收入还要高。更糟的是,如果遇到不好的房客,你会常常被打扰。另外,如果你的房屋没有租出去,空置的房子仍有维护和保养成本。如果投资房产仅仅为了获得租金,显然有些得不偿失,因为房屋不是具有流动性的投资。在许多新兴市场,房产其实没有任何流动性可言,买进容易,而卖出很难。如果地段不好,连出租都不那么容易。此外,你会发现,自己还要面对房屋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额外税收——资产所得税。
       投资于房产的另一条原则是,租金的净收益至少应当超过每期的按揭还款。如果你无法将房屋出租,那么,你便不得不独自面对每月的按揭还款。这样的现金流出会严重影响你的整体流动性。一旦你无力支付按揭,银行对房子的强行拍卖很可能会使你损失一大笔钱。因此,如果在房价高涨时借入一笔抵押贷款,一旦房价下跌,那么你便很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这就是美国次贷借款人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由于认为房价会持续走高,而利率会持续停留在低位,他们购买了那些根本无实际偿付能力的住房。不幸的是,美国房价同预期恰恰相反,不断下跌,比最高峰时已下跌近15%,利率却不降反升。 
       你应当从国外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为自己居住而购房是生活必需。但是,用大量的按揭投机房产(你自己的住房除外),你将面临经济不景气和利率上升等巨大风险。正如老生常谈,经济不景气就是其他人丢掉工作的时候;而通货紧缩就是你不得不卖掉房屋来还银行贷款的时候。在投机前,请深思熟虑。■ 

作者为特约经济学家,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