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股市 > 正文

广南事件重击红筹

2008年03月24日 15:10 来源于 caijing


  广信集团破产和粤海集团重组对香港红筹公司产生巨大冲击,两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下跌。然而问题最为严重的是粤海所属广南集团(粤海企业占59.81%股权)。这家红筹公司发生严重债务危机,开创了上市红筹公司债务危机的先例。
  最让市场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来得似乎全无道理。
  广南集团是粤海企业的联营公司,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粤海投资的非直属附属公司。广南获得外经贸部授权在香港独家经销广东省输入香港的所有鲜活商品,包括家禽、牲畜、淡水鱼、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出口广东生产的加工食品,在香港也拥有多家零售超市。广南的业务可以说是接近专营,理应保持较好的利润。
  粤海企业集团的问题暴露后,广南突然爆发。导火索是担任粤海重组顾问的美国高盛公司在1月初要求债权人不要对包括广南在内的粤海集团内的企业追债,企业将推迟偿还有关债务。1月12日,广南通过联交所披露,截至1998年底,负债总额达30.5亿港元,其中9亿港元已到期,但公司手中只有现金1.07亿港元,远远不足偿还债务。
  令投资者吃惊的有两件事:首先是广南在去年11和12两月中通过配股和出售资产套现共得到现金3.76亿港元;随后短短的两个月中并无大额收购或支出,手中的现金却减少了2亿港元。到哪里去了?其次是广南在过去一年中负债大增12亿港元,这些负债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外,广南的业务许多集中在现金流量高的领域,如超市业务和农畜产品批发等,投资者搞不懂为何会发生现金短缺问题,公司到底在干什么?
  广南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向外界披露有关消息。此时,公司已无法隐瞒已有债权人向公司追债的事实。但公司表示,因粤海正在重组中,广南与粤海其它企业一样,只能偿还利息而不还本金。尽管粤海和广南高层人士坚持否认广南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但部分证券分析员则认为,按广南的现金流入和负债情况看,广南已属技术性破产。
  消息传出后,广南股价当天下跌11%。随后在1月13日跌幅更大:股价在一天之内下跌53%!以每股0.59港元收市。同系的粤海投资股价下跌23.5%,当日红筹指数跌12.5%,国企指数跌11.5%,对红筹国企公司来说是名副其实的股灾。
  广南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高额且不合理的负债?公司的说法模糊不清。外界的一种猜测是广南除了正常的食品贸易外,还涉及其它贸易业务,例如为其下属公司或关联公司开信用证,而对外滥开信用证恰是诸多中资公司今日陷入困境的导火线。
  作为粤海企业集团重组工作的一部分,广南的问题也要等到粤海重组方案出台之后才有解决方案,但高盛的计划是在2月底提出方案,在此之前人们只能静观事态发展了。
  粤海系统的债务问题虽早已令人头痛,但最令人震惊的是,一向被视为业务稳健的广南居然也出了问题。人们开始怀疑,其它财务看起来好像是稳健的红筹公司恐怕也有问题,内里隐藏危机,由此导致市场对红筹国企彻底不信任。现在市场对红筹国企完全是持排斥态度,不作任何分析,一律不接受。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股上市已完全不可能。酝酿已久的农垦北大荒在路演途中被迫决定推迟上市,只有山东国际电源仍计划春节前挂牌,但几乎所有的人均认为公司要求的10倍市盈率完全无法达到。
  1998年收市与1997年收市相比,恒生指数下跌不过6.3%,而红筹股公司的中企指数下跌了47.5%,H股公司的国企指数则下跌了45.2%。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广信、粤海、广南,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政企脱钩后失去“关照”的前景又缠绕着红筹国企公司。红筹国企看的就是背景和关系。广信破产后境外债权人没有优先偿还权,本来是中国法制逐步健全与金融秩序逐步健康的象征,但投资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观点却就此彻底改变。预计市场消化各种对红筹国企不利的消息还需要半年左右,上半年红筹国企在香港股市上是难有作为了。■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