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专题 > 正文

通缩逼近

2009年01月04日 16:50 来源于 caijing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势必对2009年宏观经济和物价水平继续造成深刻影响,中国与全球都面临“坏的通缩”风险,但长期萧条和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从危机深重的2008年进入2009年,与全球步伐一致,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已毫无悬念(见表1)。存在争议的是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和恢复的时间。但判断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是通胀——新的一年,宏观经济是继续延续反通胀阶段(Disinflation,即通胀率不断下降但大于零),还是进入通缩(Deflation,即同比通胀率低于零)?
  从历史经验看,不同的通胀状况,有不同的市场表现。高通胀会扰乱资源配置效率,基本上对应的是经济停滞或者衰退,典型的是“一战期间及其后”、“二战期间及其后”和“70年代滞胀”。在高通胀阶段,股市和债市走熊,而大宗商品则处于牛市。这也是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发生的情景。
  反过来,通货紧缩并不意味着经济一定陷入萧条。通缩可以分为“好的通缩”和“坏的通缩”,在“好的通缩”下,实体经济或者快速发展,或者轻微衰退,股市和债市有不错的表现,其中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利差扩大,优质企业债表现更好;而在“坏的通缩”下,经济伴随物价下跌进入衰退,股市和债市都是熊市。(参见辅文《通缩“好”与“坏”》)

  上世纪70年代后,各国央行和政府都把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特别是90年代,一些国家把“零通胀”作为政策目标,这导致全球出现了普遍的通胀回落,我们称之为反通胀阶段。在反通胀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债市和股市迎来牛市,大宗商品则基本处于熊市。不过,在主要发达国家处于反通胀阶段时,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异军突起,导致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现大牛市。
  温和通胀则往往伴随着经济平稳增长,典型的是“二战”后的“黄金20年”,股市和债市在温和通胀阶段基本处于牛市,大宗商品和黄金则走熊。
  由于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很可能步入通缩期。2009年上半年,中国也将面临较大的通缩压力,但随着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在投资者信心恢复之后,货币供应量增速会随着货币乘数的上升而走高,从而推动经济走出通缩周期,在三季度后逐步进入温和通胀周期。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