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mLIiUFrX](https://a.caixin.com/mLIiUFrX)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三次集中治理
产能闲置超出合理界限导致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经常发生现象。中国上世纪90年代告别短缺经济后,也开始面临产能过剩挑战。晚近十余年,有关部门多次集中治理产能过剩,使之成为影响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分类评估角度对中国治理产能过剩政策提出初步探讨。
第一次集中治理发生在世纪之交。当时中国经济面临通货紧缩困扰。在总需求不足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作用下,一些部门产能利用率下降并面临价格走低、经营亏损和过量库存积压问题。政府大张旗鼓治理生产能力过剩和重复建设。措施大体有三类。一是限产利库,二是淘汰产能。纺织业压锭是淘汰产能突出事例,共压锭1000万并分流120万员工。三是限制投资。如1999年公布制止钢铁、有色、煤炭等17个行业共201个项目建设被制止,规定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三年不上新项目。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