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教育平等知易行难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0年第22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5月31日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背景下,政府以行政手段强令公立学校向流动儿童敞开大门,并不能成为缓解矛盾的特效药,孩子们很难真正享受到同等的教育
出版日期 2010-05-31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0年第22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财新周刊》 记者 张艳玲
 

  北京市教育系统正在“迎战”一个比往年更为繁忙的中小学招生季节。

  5月25日,在海淀区教委小学教育科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不时有家长推门张望。其中不少人面色黝黑,衣着不甚整齐,头发也显得凌乱—他们多是户籍不在北京的“流动人口”,也被称为“农民工”;他们的孩子,此前往往不得不返乡就读,或进入北京市办学条件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

  针对这样的“流动儿童”,4月中旬,北京市教委明文承诺,从今年起,要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享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并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因而,今年北京市各区公立中小学的招生规模将比往年大幅增加。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