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这个人胆子太大,迟早会出事。” 熟悉李泽源的人士说道,至少在被捕前三个月,李已在警方的监视视线之内。
接近李泽源案的政府人士透露说,在主政深航期间,李泽源涉嫌以虚假的飞机租赁合同获得银行贷款,并将资金转至境外。这成为李泽源最终被捕的导火索。
收购之后,深航随即提出“369计划”,即在未来三年至六年里,深航的机队规模将由原来的33架扩充到60架至100架,始发基地扩充到8至10个,力争用九年左右的时间把深航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航空公司。在此计划下,深航开始大量购置和租赁飞机,李泽源则借此转移资金。这其中,西北租赁有限公司(下称西北租赁)充当了重要角色。
……
来自审计方面的消息显示,李泽源带来的财务窟窿,并不止于虚假飞机租赁。
2005年中收购深航后,由于尚属“保外就医”的刑期未满人员,李泽源并未出任深航实际职务。他最初依赖曾担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的赵祥出任汇润及深航董事长。但两人很快闹翻了,赵祥彻底退出深航,李泽源将儿子李默推向前台,并以高级顾问的身份直接介入,成为深航事实上的“老板”。
深航内部员工表示,李的作派甚有旧时国企的特色,喜欢组织员工学习其各种讲话精神,但他是航空业的门外行,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营并不了解。以其在深航09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例,李泽源屡屡批评员工未能以深航为家,尽力服务,更不避讳地要求员工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但终其讲话内容,却并未对其声称已临困境的深航提出实际的解困之法。
……
“汇润收购之前,深航确实是一家好公司,连续11年盈利,即使在全国航空运输业普遍不景气、大多数航空运输公司亏损的情况下仍能盈利。”国航一位人士不无惋惜地感叹道。
记者获得的一份06年建设银行对深航的信贷分析报告认为,从财务指标上看,“该公司稳健的经营方针及经营策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良好的信誉,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事实上收购之后,深航仍是众多银行的重点客户。而深航推出“369计划”后,更对资金形成了巨大的渴求。
……
“李泽源是一个靠关系网生存的人”,曾参与李泽源收购深航股权的人士评价说。而李泽源也不忌讳向员工传达他的“关系哲学”。在2009年讲话中他直接呵斥员工:“为了深航的利益,你们有没有尽心尽力,放下你那些臭架子,往上‘贴’一下,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搞好一点?!”
早在2005年收购之初,名不见经传的李泽源,即以“背景深厚”为众人道。
……
在此次因李泽源被查的人士中,深航总裁李昆无疑最为令人意外。在深航内部,李昆被称为“昆总”,他以职业经理人身份服务深航,拥有多年的航空业经验,在公司及业内均不乏口碑。关于他与李泽源不合之说,在深航内部,乃至熟悉两人的人士中,早不是秘密。
现年50岁的李昆,早年就学于民航运输管理大专,后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及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自1978年以来一直服务于南方航空公司(下称南航),官至南航常务副总经理。
……
时至今日,数位知情人士都指出,李泽源在深航的种种资金运作,均与2005年收购时的“资金窟窿”有关。
2005年5月,汇润投资与亿阳集团以27亿元购得深航65%的股权。汇润投资承诺分三次付款,第一笔30%首付款(8.16亿元)如期到位;第二笔13.6亿元定于2005年国庆前支付,其余5.44亿元作为尾款最后支付。
2005年国庆,汇润和亿阳又支付了10亿元,距约定的有3.6亿元差距。 汇润提出股权过户要求。遭国航反对,但此时深航第三大股东全程物流支持汇润,双方合计持股深航达75%,超过三分之二。在05年11月16日举行的深航股权拍卖后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最终通过了股权过户的决定。此次股东会后,汇润和亿阳迅速完成股权过户,分别在深航持股55%和10%。半年后,亿阳又将股份悉数转让给汇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