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HmjM547f](https://a.caixin.com/HmjM547f)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一直不乏各种济贫手段。然而,在很多时候,这类手段本质上只是某种慈善或恩惠,不仅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底层民众的处境,反而常常加剧了他们的贫困。
早在1601年,英国便颁布了《济贫法》。但是,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指出,这部法律为穷人提供的救济手段,其实是将他们集中“圈”起来,隔离于主流社会的视线之外。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更是明确规定,穷人只有放弃自由,才有资格申请救济。济贫院也因此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