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舒芜,总觉得他是个难得的学者。他原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安徽桐城人。1922年生于读书人之家,其父方孝岳受过新式教育,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古典文学造诣很深。堂兄方玮德是著名诗人,惜其过世很早,未得发展,但对他影响很大。舒芜学历不高,却很早就在大学任教,1938年投稿时始用“舒芜”笔名。他早年喜欢哲学,后来对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兴趣渐浓,而这个才华不久就被人们注意到了。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人应该都知道,舒芜的出名与胡风有关,他早期较有影响的一篇论文——《论主观》,就是受胡风鼓励写出并发表的。上世纪50年代胡风遭批判,舒芜把胡风的信件交出来,遂成为一大冤案。此后他被称为文坛“犹大”,受到长久的指责。而舒芜晚年的文章,也并没有出现人们希望的痛哭流涕反省的文字,于是乎有人怨恨,有人谅解。如此尴尬之境,他均泰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