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给大学“减负”

2012年08月01日第8期
附加给中国大学的责任,应该逐一“减负”。政府管理得少了,干预得少了,大学才有希望
特约作者 马勇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过去20年,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单不论60多年依然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论大学扩招大幅度稀释大学水准,仅以今日大学毕业生与10年前、20年前大学生相比,大学生知识面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狭窄,大学生自治能力从来也没有现在这样低下。而且,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出国留学,而不让子女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失去了吸引力。

重构学术共同体

  大学教育原本就不是中国本土特产,舶自西洋。如果从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算起,中国大学的历史不过110年,除去战争与内乱耽搁,中国大学的历史至今不过百年。如果再仔细区分,有晚清最后10年的草创,有“民国前半程”的积累,有“民国大陆后半程”的辉煌,属于今天大陆大学的历史只有60年。60年中前半段自1952年片面学习苏联,基本上丢弃了中国大学此前费尽艰辛建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又经过14年发展,“文革”期间,高等教育几乎被全部摧毁,大学停办。直至“文革”后半段,方才部分恢复大学教育,由基层推荐,形成人类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农兵大学生”,其使命是“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1977年,邓小平扭转乾坤,恢复大学正常招生,中国的高等教育终于迎来了一个常态发展期。


版面编辑:冯仁可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周刊|破解企业资金空转

“承兴系”融资诈骗民事诉讼一审 京东无连带赔偿责任

回首金价2400,谁在追入谁在卖出

人事观察|人大转政府 56岁新疆哈萨克族高官履新

朱恒鹏:能否让年轻人“缴费为家乡的父母养老”?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