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通行证
财新周刊

对犯罪分子也要“明算账”

2014年06月09日第22期
T中
一方面政法机关拥有予杀予夺的极大权力,另一方面先富阶层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原罪”,一旦政法机关本身有强烈的逐利动机,涉案的有产者几乎就沦为刀俎上的鱼肉
◎ 兰荣杰 | 文

  “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这一原则可谓举世皆知。作为其结果,各国都有针对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缴没制度。中国《刑法》规定有三种具体措施:一是没收犯罪工具、违禁品等非法财物,二是追缴因犯罪行为获取的违法所得,三是没收触犯特定罪名的罪犯的个人财产。三项措施层层递进,似乎有将犯罪分子“榨干”的意思。犯罪学上的流行解释是,要有效震慑犯罪,一方面要让罪犯“有所失”,比如剥夺其自由乃至生命;另一方面还要让罪犯“无所得”,要缴没犯罪的经济收益,不致让犯罪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您正在阅读
对犯罪分子也要“明算账”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恭喜 购买成功
有效期:-
您可在 个人中心 - 我的权限 - 单篇 找到购买的文章
您正在阅读
对犯罪分子也要“明算账”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我已订阅,切换账号登录
您已经购买了 次单篇文章
订阅后阅读更优惠
日更新文章超50篇 每篇文章不到5分钱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特朗普: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 美国不需要和中国达成协议

2025年04月16日

关税战每日观察|中越联合声明: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2025年04月16日

香港能成为科创企业出海的中转站吗?|出海·科技

2025年04月16日

专题|特朗普关税战巨震

2025年04月15日

人事观察|反腐引发上海常委分工调整 华源兼任市委秘书长

2025年04月16日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收藏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