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投资 > 正文

地产:向上还是向下?

2007年01月24日 14:10 来源于 caijing
一边是严政频仍,一边是诸多城市房价涨势不减,再一边是股票交易市场上房地产上市公司板块涨幅惊人,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出现了越压越涨的怪圈



   2006年,中国房地产商在公共场合的出镜率少了、更加低调了,但许多城市的房价并没有“沉默”,仍在持续上攻。
   无论如何,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宏观调控前路松紧难料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将走向哪个方向?


   调控悖论
   2006年对中国房地产而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年”。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本年度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远超上年。一边是严政频仍,一边却是诸多城市房价涨势不减,再一边是股票交易市场上房地产上市公司板块涨幅惊人,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似乎出现了“越压越涨”的怪圈。
    房地产业的统计数据,历来是不同部门口径不一,各执一词,但2006年却是众口一词的“上涨”结论。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1月至10月,除了上海等长三角地区的少数城市房价逐渐走稳或以不超过1%的幅度持续下调,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依然维持着5.5%左右的同比增长幅度,尤其是4月至7月,同比增长幅度一度近6%。
  究竟是什么力量主导着房价的持续走强?房地产商和经济专家各执一词,针锋相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张欣把原因归结为宏观调控依旧没能解决供需这一主导市场走势的根本矛盾。在她看来,宏观调控需要从调整供给上做好文章,仅以抑制供给和行政控制一级市场产品价格两方面入手,并不能解决房价单边上涨的根本问题,“还是需要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化环境。”
  主张通过需求分析市场的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凡,则给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30年到50年内都将向好的预期。他认为,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传统“买房置地”文化观念等因素,都足以支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他眼里,房价上涨其实是件好事——主要要看涨什么房子;宏观上该调控的是那些高端奢侈类房地产产品,而非普通住宅类等生活必需品。
  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用全球资金过剩及房地产行业资金过度集聚,来解释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矛盾现象。“房地产长期跟着工资走,但短期是跟资金走的。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上升,中国每年出口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银行存款每年以 15%-20%的速度增长,资金过剩问题已经非常明显。老百姓在股市有亏损经验,但没有在房地产行业亏钱的经验,于是大量资本流向了房地产行业。”
  谢国忠一再强调,剩余资本因人民币升值等种种原因入境,是2006年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的首要原因。
  至于未来的市场走势,谢国忠给出了和诸多市场人士颇为不同的判断。他认为,世界上重要国度的经济周期越来越同步,随着美国等国家的房地产相继步入谷底,中国市场也会在未来一两年内陷入谷底。至于如何让普通百姓远离房价涨跌的漩涡,中国不妨仿效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部分恢复公房体制,同时应限制地方政府从房地产业谋取财政收入这一通道。
   但是,“恢复公房体制”的观点遭到了房地产商的极力反对。张欣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二手房”已经能起到保证低档住房供给的作用,因此,“不能再给国家权力盖公房。现在市场化不到十年的时间,倒退历史不是我们应选择的未来。”
   她认为,提高税费及房贷首付款比例等调控新政,对“二手房”交易市场已有明显抑制作用。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