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专题 > 正文

ABS诱惑

2007年04月03日 21:47 来源于 caijing
保监会希望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范文件能够一起出台,然后保监会出台开放保险资金的文件,“如果实在等不及的话,那就先开放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渠道”



   保险资金进军资产证券化产品(下称ABS)的努力,在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有望在今年取得突破。
  3月19日,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在“2007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峰会”上明确表示,开放保险资金投资资产支持证券,今年将会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问题仅在于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两类产品能否同时开放。
  这对于坐拥巨额资金四处寻找投资机会的保险公司来讲,或许算得上一个惊喜;但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却形容,相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而言,目前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区区几百亿的市场规模,“连塞个牙缝都不够”。
  尽管如此,无论对于步履缓慢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是对于急于开拓投资渠道的保险资金,这都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机会。
  中国目前开展的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金融机构(一般为银行)作为发起人、以银行信贷资产为基础资产设计的证券化产品,一般称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另一种是由券商主导、以有稳定现金流各类资产为基础设计的证券化产品,一般称为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或企业资产支持证券。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和审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由证监会监管和审批,可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市场进展缓慢
  累计至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接近200亿元。相比而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略大。除大量未上市交易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06年年底,在上海和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就有九只,累计募集资金达到262.85亿元。
  不过,资产支持证券的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并不乐观。
    据统计,2006年深沪两市企业资产支持证券成交金额仅占总发行金额的23.60%。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信贷资产支持更是交易清淡,鲜有人问津。BMO资本市场公司(BMO Capital Markets Corp.)是目前惟一投资于中国ABS的外资机构投资者,金额超过1亿元。该公司亚太地区资产证券化主管唐海瑞透露,ABS在二级市场基本没有交易。
  业内人士普遍分析称,在目前银行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国有四大银行均缺乏动力将自身的优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相比之下中小银行有着更现实的需求,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出售解放资金,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透露,自2005年11月以来,有多家银行提出ABS业务的试点申请。据悉,目前正在准备上报或已经上报信贷资产证券化方案的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各家的发行规模都在50亿元左右。
  此外,继东方和信达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去年试验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后,华融和长城两家资产管理公司亦在考虑跟进。
  穆迪和中诚信评级公司在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预测,“新一轮试点将主要包括由银行发起的静态现金流CLO,新的试点项目发行总额可能超过人民币200 亿元。”
  李伏安亦明确表示,证券化产品规模相对于债券市场来讲仍然太小,2007年计划将证券化产品规模扩大到600亿元。
  至于哪家机构会首先获得批准,沈炳熙表示,今年会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哪一家的方案准备工作成熟就先批准哪一家。”
  
立法需求迫切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至今发展迟缓,主要与政策和法律等制度不完善密切相关。
  目前开展资产证券化还需要解决特殊目的机构(SPV)法律地位、抵押权益转让、资产池信托披露等相关问题。
    李伏安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均已超出部门协调的能力范围,需要从国务院层面尽快起草资产证券化特别法案或者资产证券化法案,至少也要针对特殊目的机构(SPV)出台一个条例或者特殊目的机构法案。
  沈炳熙亦表示,尽管已经在制度层面上为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详细拟定出了包括税收、会计等许多办法,但是现在还是处在一个部门规章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只有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充分保障资产证券化从试点走向常规化发展。
  据沈炳熙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和亚洲开发银行成立课题组,开展关于资产证券化管理部门的专题研究。
    此外,李伏安表示,银监会正在成立相关的工作小组,希望与有关金融和政策管理部门联合,特别是动员人大法制办参与,着手起草资产证券化法案或者SPV法案。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政策和法律方面的障碍,缺乏机构投资者参与,也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
    穆迪表示,为了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可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扩大合格的投资者基础”。目前,保险公司尚未获准投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而且银行也不得投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
  穆迪认为,如果监管机构加大投资者培育力度,提高投资者对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和风险定价的能力,将有助于扩大合格投资者规模。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不缺乏需求。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私募资产证券化已出现,即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不是到公开市场挂牌交易,而是由私募投资者认购。如进一步引进私募做市商,就有可能形成一个资产支持证券的场外交易市场。
  此外,保险公司巨额资金投资需要仍未得满足。以平安保险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长期寿险保单投保人平均年龄28岁,意味着未来将有超过30年上千亿元稳定的巨额现金流入。
    如何找到与其资产负债相匹配的项目进行投资,是保险公司的现实压力。
  
开放只待东风
  “在面对利率风险和经济周期风险的情况下,无论从保险业中长期发展趋势、战略还是资产配置角度考虑,我们都有这方面投资需求。”孙建勇透露,保监会从2005年年底就已开始为投资资产支持证券做准备,不过还需要克服一些相关法律和政策障碍。
  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税收。“作为保险公司来讲,如果重复征税的话,它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孙建勇说。
  其次是信息披露等规范问题。孙建勇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资产池信息披露问题,“通过中介机构以及一些制度安排,这个问题应该可以解决”,孙建勇称,“对此保险业内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孙进一步指出,券商主导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动力很强,但是法规不健全,存在治理问题,还需要证监会出台相关规范文件”。
    孙介绍,保监会对此的态度是,希望企业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范文件能够一起出台,然后保监会出台开放保险资金的文件,“如果实在等不及的话,那就先开放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渠道。”
  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对于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进一步提出了挑战。保监会今年2月初发布了《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信用评级指引(试行)》,要求保险机构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评估债券等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有关人士指出,“这个指引发布的最初动机,其实就是针对资产证券化,为保险公司投资资产证券化明确了风险管理的要求、信用评级制度以及操作流程”。
  孙建勇表示,保监会将依据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对保险投资人实行分类监管。不过,这种风险评估能力除了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外包购买获得。■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