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随笔 > 正文

社会改革家卢作孚

2009年07月06日 22:42 来源于 caijing
社会企业家与传统企业家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4JahuBLD](https://a.caixin.com/4JahuBLD)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章立凡

  近三年来,一个外来名词“社会企业家”(social entrepreneur)在中国逐渐流行。这个名词,源自美国记者伯恩斯坦的一本《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作者对社会企业家作了如下定义:“他们以改善社会、造福人群为自己的事业,执着地经营所认定的‘社会企业’,不投机,不放弃。他们选择的‘社会企业’领域,多处在非主流的社会边缘地带,经营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些艰辛、荒芜、贫穷的世界角落,为那里的人群建立更适合生存的条件和权利。他们的普遍认知是,自己要争取的权利是普适的一种人权价值。”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运维组
Loading...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