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O3Macccp](https://a.caixin.com/O3Macccp)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在国内市场关于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种种创新争论不休之际,回首ETF的发展之路,仍然有许多点滴之处令人感悟,或许对今天有所启迪。
ETF必须以指数为基础吗?在ETF诞生之初,选择指数作为基础标的,完全是一个临时与被迫之举。首先是有利于这一新型产品的市场定位,让投资人能够用浅显的理念和语言认识到,ETF实际上就是一种“可随时在交易所买卖的指数基金”;其次是被动型投资的低费率优势,有利于在二级市场上吸引投资者。此外,开放式基金经理当时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投资组合公开亮相到交易所去上市,这就使得以指数为基础成为了ETF产品设计的惟一选择;最后是产品的透明度要求。ETF的精髓是一级与二级市场间的套利机会,这就要求交易价格与NAV(净值)必须即时披露。所以早期的ETF都会完全复制指数。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