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DgQsfuVj](https://a.caixin.com/DgQsfuVj)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被慈善”、“被捐款”的背后
这些年,一些地方频刮“慈善风暴”。在政府授意下,某县级市的慈善总会按照企业的销售额给企业下达捐款指标,市委领导每人劝募三家大企业。这一名谓“千企万人慈善大行动”,创造了一次活动募捐人民币10亿元的“神话”。今年初,一个西部产煤县“四套班子”齐出动,一顿饭让当地煤老板掏捐款13亿,全部划入县财政,人称“苛捐猛于虎”。
民政部原部长、中华慈善总会创会会长崔乃夫对一些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向企业强行摊派捐款的做法十分反感和痛心,说,“这是对慈善事业的破坏!”今天,捐款摊派风非但没有停止,反倒愈刮愈猛。遇到灾难,一些地方连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都要按人头捐款,10元还不行,要100元。有网友评论“这样的慈善令人厌恶”。这种慈善不是真慈善,而是变味的东西,背离了慈善的本质。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