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ixAgkyhv](https://a.caixin.com/ixAgkyhv)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关于中国汇率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与易纲近期进行了系统阐述,释放了理性务实的正面信息,诸如更丰富的风险对冲工具、更便利的换汇、更灵活的外汇储备配置,或许以后还将有管理浮动的更高弹性等。对比2000-2005年官方有关汇率的数次表述,我们清晰地观察到政府部门尽力在现有框架下实现制度完善。
以我对人民币汇率粘性粗浅的理解,因不变,果不变。汇率、利率等核心价格缺乏弹性,加大了中国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不过,汇率和利率等核心价格的粘性,本身又是混合经济所内生。比如,在金融结构真正多元化之前,中国的名义利率即便相对印度也更具粘性;财政改革取得真正进展之前,地方债务将约束利率大幅上调的可能性。现有金融结构因此不能内生出市场化利率,信贷额度控制也因此延续。在非市场化的利率条件下,央行显然偏爱数量型货币工具。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