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杂志频道 > 《中国改革》 > 《中国改革》目录 > 《中国改革》总第323期
杂志内容介绍
经济与金融
专题 房地产调控策论
房产当行限购令
《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方森
中心城市商品住宅长期限购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之道
房地产乱象治本
蔡继明 韩建方
找到了房地产市场乱象的根源,自然也就找到了治本之策,这就是:放开土地市场,同时扩大自住房源,即改变政策导向,主要由市场提供廉价住房
应以市场化手段调控房地产
《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熊鹭
抑制高房价的根本举措在于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改进供给制度,如科学制定住房供给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住宅土地供应,规范房地产供给环节税费,适当提高住房容积率,降低(而不是提高)住房交易成本以提高房地产市场运行效率
专题 争鸣人民币汇改
升值还是涨工资?
罗纳德·麦金农
人民币升值的威胁,可能会阻碍中国工资和制造业生产率同步增长的自然过程
汇率问题的本质
谢作诗
就算认为名义汇率严重低估,因而需要调整名义汇率评价,调整过后仍然要坚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且选择调整的时机十分重要,并不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敬畏市场的汇改出路
董先安
深化中国经济与政治制度改革,坚持公平竞争的价值取向,才是最快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腾讯——垄断、创新及其他
谢文
政事与法治
赋权新工人
常凯
中国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市场化条件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群体,保护劳工权益,需维护“劳动三权”即团结权、谈判权、集体争议权。对待罢工,政府应“理性对待、法治解决”,而作为关键角色的工会,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促进和保障其代表工人利益
财新圆桌
诊治中国“灰色收入”
参与人:
赵人伟 王小鲁 郑也夫 胡舒立 刘杉
地球
专题 环境风险社会
环境污染损害谁埋单?
杨朝飞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一个在政府指导下、运用市场手段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应当组织力量加快建设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瓶颈
宋国君
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中国迫切需要一场变革
破解“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蔡守秋
中国现行环境风险管理立法和执法之所以有效性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抓住和针对“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这一要害和主要矛盾
公共政策
城市脆弱 气候凶猛
顾林生 王忠芝
中国的城市灾害发生几率增加、灾害形式日趋多样化、灾害的损失扩大化,相互叠加形成“系统型风险”。当脆弱的城市遇到日趋恶劣的全球气候,我们如何亡羊补牢?
强制统筹慈善资金非小事
杨团
如果政府对社会资源竭泽而渔,不仅将背负所有的政治责任和风险,同时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中外
专题 “量化宽松”重返舞台
美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
《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胜寒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可能有很强的动机将债务持续货币化。因为对于纯债务人,美元出现通货膨胀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仍远低于通货紧缩导致的结果,但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可能将以透支美元储备货币的信用作为代价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梦魇
詹姆斯·A·多恩
如果政策导致赋税增加,债务加重,医疗保险社会化,各种立法规定代价高昂,保护主义抬头,货币动荡,将会削弱美国的经济实力,同时妨碍生产自然平衡
“非常之举”的代价
吴谦立
无论美联储是否近期内推出更多货币刺激措施,美国经济都会在低增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实体经济的信心还没有多大的起色,而金融市场却已经重新开始追求风险了
民主党“新战略”难成器
高桥洋一
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政策注定失败
全球竞争力:走向创新驱动之路
《中国改革》记者 张环宇
对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关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
新文化
陈里宁案件始末
栏目主持 郑仲兵 李宇锋
王广宇 口述
中央党校1977年的大讨论
王海光
胡耀邦特别提出,还要搞一个东西,就是向全国、全世界解答,为什么中国党的两条路线的斗争那么多
心理传记学的视界与路径
宋学勤
“曾经可能是什么东西如此塑造了他,以至于他要成为一个创造历史的人”
作者自序
埃里克·埃里克森
任何一位对某段历史有所评论的人,他笔下的历史都会由于他对关注重点的选择而带有他本人的色彩
请不要让十亿中国人同时跳起来
《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孙骁骥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愈加密切以及自身的崛起,想要在国际舞台独善其身已经不可能,即使只是在环境领域,世界的其他部分受到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密使”之痛:体制内“介入者”的困境
王中忱
完成“密使”使命之后,他仍然紧张地关注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并在关注中痛苦反省
编辑更正
编辑更正(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