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请务必在每轮回复的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uC4hon2n](https://a.caixin.com/uC4hon2n)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传媒

多些选择 多些理性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2年第14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4月09日
“破十”之前,让消费者在市场上有更多选择,人们的“火气”也许会小一些
出版日期 2012-04-09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2年第14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陈卫东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GjuHwe65](https://a.caixin.com/GjuHwe65)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近一两年来,中国成品油每次调价,都会引来一轮中国油价为什么比美国高和调价机制是否合理的讨论。这次也一样。

  油价高吗?肯定是高。因为全球油价都很高了,中国选择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道路,无法“特色”。高油价不仅是市场选择,也是资源稀缺和低碳生活的选择,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都是过渡性质,不可持续。

  与美国比油价合理吗?合理。美国和中国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以及第一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油品价格有可比性;其次汽油成本一半是原油成本,原油价格全球透明。炼化技术和效率可比,中国大多数炼油设施是新建,效率至少不比美国差。两国政府和企业也都不愿得罪消费者。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邱祺璞
Loading...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