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奇迹”的解读与现代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于 《比较》 2010年第1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2月01日
出版日期 2010-02-01
本文见《比较》2010年第1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郭树清
 

  这次会议的缘起是祝贺吴敬琏先生八十大寿,不少中外嘉宾都高度评价了吴先生的事业和为人。这里谈一谈我所以为的他在学术上的成就。首先,吴敬琏在基本经济学理论,即过去称之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而现在称之为经济学(Economics)的几乎所有领域都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关于市场机制与宏观管理、价格形成与“寻租”方式、所有权与法治、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以及权贵资本主义等等,吴敬琏都做出过深刻分析。毫无疑问,吴敬琏的经济学研究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学术成就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喜欢追寻新鲜学问,而且能够做到对古今中外的经济学思想如此了解和熟悉。第二,吴敬琏在发展经济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尽管他的研究更多地建立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验材料之上,但是他同样也认真分析了拉美、非洲和印度,并且随时与欧洲和北美进行比较。“制度重于技术”既可以说是他的理论演绎,也可以说是他对全球工业化现代化的归纳总结。他关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理论阐述,值得所有经济学家侧耳倾听。第三,吴敬琏在转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很有创造性。从计划经济如何平稳顺利地过渡到现代市场经济,这是最近二十年世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吴敬琏实质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一问题,他仔细观察了东欧改革的实践,也认真搜集了美国、日本和德国战后解除统制经济的做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整体协调和分步推进的转轨方法论。从逻辑上来看,这一理论的普遍价值毫无疑义;更有说服力的是实际过程,没有一个计划经济国家能够通过“休克疗法”或“局部变革”而顺利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比较》印刷版,点此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