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杂志 > 钩沉 > 分类 > 公司 > 正文

造船业高处寒

2008年04月14日 12:51 来源于 caijing
船舶融资有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的趋势,次贷危机的蔓延更加速了这一转移过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50,下称中国船舶)3月18日交出了年度答卷:2007年,公司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40.12%,每股收益达5.53元。
  由沪东重机重组而来的中国船舶,因市场预期其盈利大增,2007年股价从年初的30元一路猛涨,至10月盘中一度攀至300元,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4月初的股价仍达130元左右。
  这是中国造船业膨胀的一个侧影。2007年,中国造船业全行业利润总额在2006年96亿元的基础上翻倍增长,达到227亿元。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07年,内地造船业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
  而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统计,截至2月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1.78亿载重吨,占世界份额的34.64%,仅次于韩国,居世界第二,超过日本、欧洲及其他国家的份额合计。
  在世界船舶业,中、日、韩三足鼎立之势更为明朗。
  从世界造船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历史来看,目前正处于向中国转移的中期阶段。
  银河证券分析师鞠厚林预计,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和新签订单远远大于完工量,显示其未来两年业绩增长仍有保障。
  不过,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幅度下降,以及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预期加强,未来一至两年,全球经济和航运需求增长将面临压力,造船行业订单的持续增长面临不确定性。
  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的最新市场调查显示,今年1-3月,国际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量为2928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其中,3月的新船订单量仅831万载重吨,较去年同期的2022万载重吨下降了58.9%。

版面编辑:运维组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