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首页  | 《新世纪》周刊  | 《中国改革》
位置:财新网 > 杂志频道 >《新世纪》周刊 > 总第422期
新世纪周刊封面报道 加息试探
  摘要:那些预测央行“会做什么”的分析师,并没有摸到观察中国经济决策的水晶球。在多数观点认定中国今年不会或不必加息时,央行祭出利率工具。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中国时隔34个月后首次加息。上一次是在资产泡沫见顶不久的2007年12月,随后是连续降息,进入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代。此番加息,标志着这个时期的正式终结…[查看全文]
压通胀
加息释放了一个信号,表明货币政策面对物价上涨压力会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调控
此番加息,标志着货币“极度宽松”时期的正式终结
10月19日晚,央行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番加息,标志着货币“极度宽松”时期的正式终结。蒙钟德/CFP
 

  此次加息让市场感到意外的只是时机的选择,而非政策趋势。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本刊记者,加息时点有些出乎市场意料,之前一直担心会加息,但10月之后房地产二次调控政策出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也略微做了调整,因而对加息有点放松警惕。

  “不过,现在加息也算亡羊补牢,其实早就应加息,政府想稳定房价和通胀预期,如果利率变本加厉成为负数,的确很不利。”汪涛说。

  为何决策者行动延缓至今?市场普遍认为是由于担忧中国经济复苏尚不稳固,以及预计三季度CPI已经见顶,年末通胀压力将逐步回落…[详细]

新紧缩
未来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或“中性”,还是以数量型调控为主?

  时隔近三年后的首次加息,是应对短期通胀压力的单独行为,还是标志着货币政策转向、中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这是当前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方判断尚存分歧之处。

  此次加息之前,9月最后一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向多家银行发行了共计255亿元的一年期定向央票。10月11日,央行将四大国有银行及招商、民生两家股份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50个基点。

  “宽松的政策已经结束。”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近期央行动作异常,加息可能代表决策层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和通胀预期的看法有所转变,预示着新一轮的政策收紧正提前到来。

  “一旦存款利率上调,一般将会持续到负利率消失。”沈建光预计到明年年中,一年期存款利率可能再次上调50个或75个基点。

  汪涛也认为,本次加息将拉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序幕。即便在目前中国经济“软着陆”的情况下,明年也应该加息三次,直至利率正常化至危机前的水平,具体加息时点将视国际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及通胀形势而定。

  加息周期已经重启的看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此次加息标志着政策达成共识,可以容忍更低的GDP增速,表明政府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决心。他预计,明年货币政策会从今年的“宽松”转向“稳健”或“中性”,如果明年CPI目标定在3%,就意味着决策层应该接受明年继续加息50个基点的现实要求。

  野村证券亚洲区(除日本)经济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甚至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可能将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胀,这是政府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合适的货币政策是应对通胀的重要手段,小幅渐进加息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详细]

股市地产不同凉热
加息是否会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在于后续加息的频率和力度

  此番加息,除了剑指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称,“也能顺便压一下资产泡沫。”

  资产价格高涨以高居不下的房价居首。房地产调控“国十条”(《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半年来,房价仍未见松动。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环比上涨0.5%。9月29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第二轮调控政策出炉。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10月A股上演了一轮上涨。从9月29日至加息前的10月19日,上证指数上涨390点,连续站上2700点、2800点、2900点、3000点四个整数关口…[详细]

   加息是否会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在于后续加息的频率和力度
加息是否会成为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在于后续加息的频率和力度。Lee/CFP
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加息正是从日本吸取教训”

  政策往往利弊兼有。加息可能带来这样的局面:由于中美息差扩大加剧“热钱”流入中国,推高外汇储备,进而强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其基本前提是,假设国际资本是瞄准利差,进入中国后老老实实待在银行吃利息。

  上述假设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热钱”更多是看重中长期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并瞄准中国的资产价格上升空间,伺机流入股市房市。中国几乎每次房地产市场超常增长和股市非理性繁荣的背后,都有“热钱”的影子,最近的例子就是2007年的A股大牛市。

  加息对“热钱”流入有两个层面的影响。一方面,利率上升会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入银行;同时,加息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产生向下的压力,又有利于抑制“热钱”流入。沈建光认为,总体看,“第二个影响可能更大”。

  一位央行研究部门人士说,考虑“热钱”流入对利率政策的制约,不能忽视中国很特别的一点,即资本项目还是受管制的,尽管管制效率可能有下降,但跟资本项目完全开放还是不同,“热钱”通过贸易和外商投资等渠道偷偷摸摸进入,面临政策和法律风险,所以,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流动不太可能。

  甚至有观察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可以在加息后加强对外汇流入的管制力度,暂时加强对资本账户的控制,以应对美国可能推出的二次量化宽松措施释放出的流动性,阻止“热钱”流入。

  不过,高善文认为,从8月和9月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数据看,“热钱”在规模和量级上并不是太大,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都足以吸收,动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就真是“用大炮轰蚊子了”,用制度性的措施来解决短期内总量调整产生的一点影响是没必要的。

  三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达到1940亿美元,为单季新高,分项考虑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美元升值导致的货币折算效应,以及资产价格变动和储备收益等因素后,粗略可视为“热钱”的约一两百亿美元…[详细]

网上收听:
央行还会继续加息吗

  央行10月19日晚宣布加息,对此市场颇感意外。我们认为政府对加息时机的选择有些出其不意,但基本政策取向符合预期。当前形势下,加息的效果比不加要好。

  此次加息的大背景是国内通胀压力波动上行,以名义利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差值简单计算,自2010年2月至今,中国实际利率为负已持续八个月…[详细]

0

  “当美国在国内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而副作用之一是弱势美元)增加全球需求的时候,中国却在追求弱势货币”;“为了抵消由此而来的通货膨胀效应,中国执行了自相矛盾的货币政策,正在减少全球需求”;“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他们正在让世界变得更糟”。

  你可能想象不出,以上言论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界的话语领袖保罗•克鲁格曼…[详细]

相关资料:
中国利差扩大
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最新指标利率变动
相关专题:
央行重启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