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发展的摇摆与常识的稀缺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1年第47期 出版日期 2011年12月05日
今天市场经济层面的相对滞后,其原因不在于起点的滞后,而是过程的滞后
《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美】威廉·伯恩斯坦 著 符云玲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9月
出版日期 2011-12-05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1年第47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苏小和

  威廉·伯恩斯坦在《繁荣的背后》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值得深度分析。他把1820年理解为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分水岭,把这一年当成现代经济的起点。此前,人类陷在普遍的贫穷中,经济学史解释为重农主义时代,产权模糊,技术守旧,市场的交换区域化,且不自由。1820年前后,这样的经济态势出现了革新,人类社会只用了200年,就超越几千年,建立起叹为观止的现代财富。

  伯恩斯坦采用这样的叙述视角,可能是受了麦迪森的影响。在麦迪森的著作《世界经济200年回顾,1820-1992》里,他也极力强调1820年的经济史转型意义,其中提到了日本。众所周知,一般性的日本经济叙事,把日本经济的繁荣锁定在“二战”后,但麦迪森不这么认为:从历史上看,日本人均实际GDP增长6%,人均寿命翻倍,国民受教育水平历史性地提高4倍,文盲迅速消失,这些都发生在明治维新到“一战”前的40年里。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