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BEaclGiF](https://a.caixin.com/BEaclGiF)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网】(专栏作家 王涌)自2008年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开征求民众对法律草案的意见已经成为常态。令人惊诧的是,最近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却不见公开,整个审议过程也显得神秘莫测。
目前,关于财政预算问题,民意关注的焦点已从现象深入到背后的政治根源:到底是什么引发“三公”消费乱象?是什么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政府财政富了,为什么民生工程却步履维艰?人们期望在预算法修订中寻找答案时,门却关上了。
《预算法》是极其重要的法律,其“闭门修法”的一面,折射出中国政府运行模式与财政预算制度内在的深刻矛盾,即“依赖与危害”并存:一方面,政府运行模式依赖现行财政预算制度;另一方面,现行财政预算制度又危害政府的执政能力。
评论区 0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