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给大学“减负”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2年第8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8月01日
附加给中国大学的责任,应该逐一“减负”。政府管理得少了,干预得少了,大学才有希望
特约作者 马勇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过去20年,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单不论60多年依然没有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论大学扩招大幅度稀释大学水准,仅以今日大学毕业生与10年前、20年前大学生相比,大学生知识面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狭窄,大学生自治能力从来也没有现在这样低下。而且,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出国留学,而不让子女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这意味着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失去了吸引力。

重构学术共同体

  大学教育原本就不是中国本土特产,舶自西洋。如果从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算起,中国大学的历史不过110年,除去战争与内乱耽搁,中国大学的历史至今不过百年。如果再仔细区分,有晚清最后10年的草创,有“民国前半程”的积累,有“民国大陆后半程”的辉煌,属于今天大陆大学的历史只有60年。60年中前半段自1952年片面学习苏联,基本上丢弃了中国大学此前费尽艰辛建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又经过14年发展,“文革”期间,高等教育几乎被全部摧毁,大学停办。直至“文革”后半段,方才部分恢复大学教育,由基层推荐,形成人类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农兵大学生”,其使命是“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1977年,邓小平扭转乾坤,恢复大学正常招生,中国的高等教育终于迎来了一个常态发展期。

版面编辑:冯仁可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