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PMI NEI 财新智能贝塔
![]() |
![]() |
![]() |
|
2008年11月,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舆论普遍看空世界经济前景。中国政府权衡各方利益,推出了以“抗危机、保增长”为目的的“4万亿”投资计划,希望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来拉动国内需求。投资去向主要为: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金融信贷支持以及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主要建设领域集中在电网、电信、交通、装备、建筑、冶金、建材等方面。也就是说,中央部署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中央企业是项目执行的主力。 一轮国企“大跃进”就此展开。[详细] |
01 存钱罐还是吸血鬼 依靠国企膨胀而刺激经济的做法,必然会造成负面后果 02 产权不明 国企根本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03 垄断严重 由政府及主管部门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限制公平竞争的行政性垄断,是国企垄断现象的本质 |
04 效率低下 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给社会保障体系仅几十个亿 05 与民争利 国企利润近2万亿元,上缴红利却只有440亿元,上缴比例仅为2.2% |
|
|
近日,有关国企改革或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议题又热闹起来。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报告——《2030年的中国》触发了新的争论。报告提出的“建议中国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建议发展民营部门,减少障碍,加强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等建议,引发了关于国企改革的严肃讨论。 | |||
01 宏观上坚持战略性产业调整 |
02 微观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
|
![]() 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和完善不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之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实践,国企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体之一,并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场改革并没有完成,旧体制遗留的一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些新问题日益凸显,推动着这场改革在不断调整方向中持续深入进行下去。 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是实现微观经济体系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微观经济系统是否能够有序地形成良性运转机制,取决于国有企业是否能真正成为这一体系建构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详细] |
|
|
一个富有活力和效率日益提高的企业部门,是未来20年中国是否持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保持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个富有活力的企业部门会通过其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和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持续吸引较多的投资,从而支持经济增长。如果能同时形成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营商环境,将有助于中国实现其建立创新型和谐社会的目标。 如果能够采取成功的改革措施并实现企业部门的结构性转变,2030年中国的企业部门将和现在大为不同。到那时,在几乎所有的产业中,各种规模和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同时存在,它们都面临由市场决定的相同生产要素和投入品价格,并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很多部门通过市场机制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届时,进入某些“自然垄断”的行业可能仍会受到限制,但在这些行业中的主导企业(不管是国有或民营)都被置于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大企业——包括数量比现在大大减少的国有企业在内,将实行现代公司治理,由专业的董事会对关键的战略问题做出决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