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垃圾生化处理迷途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3年第4期 出版日期 2013年01月28日
中国城市垃圾前端分拣难以破题,部分地方政府寄望末端生化处理
2012年末,上海普陀垃圾处理厂依然荒弃未用。
出版日期 2013-01-28
本文见《财新周刊》2013年第4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音频:财新记者王晓庆在央广谈垃圾生化处理困局
《财新周刊》 记者 王晓庆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沪嘉高速公路一侧的普陀垃圾处理厂,是八年前上海斥资近3亿元建设的全国第一座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前,财新记者在该厂看到的却是:疯长的荒草,荒废未用的厂房和设备。

  现场惟一能找到的人是门卫,他的任务是看护设备。他说:“(工厂)从来就没运行过,公司的人也不来这里了,只有设备还在。”

  采用同样工艺的另一个项目——北京董村垃圾处理厂,也面临类似的困境。

  如何解决垃圾围城的危机?在传统的填埋、焚烧方式之外,生化处理方式曾被寄予厚望。可是,将垃圾变废为宝的美好愿望,在当下中国却难以实现。生物肥、沼气发电等尝试,仍然在小规模试验,且没有链接市场。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