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为创伤而写作的人——知识分子的“流亡”与“虚无”

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0年第10期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01日
关心如何与人类的邪恶对抗,如何用文字抚慰受苦受难的人,却不会去关心主题是否“陈旧”或是“媚俗”,更不会在乎是否偏执或有失公允
出版日期 2010-10-01
本文见财新《中国改革》2010年第10期

封面文章

当期杂志

范昀
 

  一

  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曾说过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老人坐在自家房前的长凳上,邻居路过时问:

  哟,你在干什么呢,坐着思考?

  被问者答:不,只是坐着。

  为什么老人只是坐着,而他的邻居却觉得他正坐着思考呢?米勒说,这是陌生化的结果。以此为例,这位罗马尼亚女作家试图讲述极权制度对人类感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会把理所当然的事物看得不那么理所当然,把它们变得十分陌生,甚至怪异。也许有些人不一定能理解这样的笑话,但曾经经历过极权社会的人们定会对此有切身体会:在那里,最甜蜜的爱情会变质,最真挚的友谊将蒙上阴影,最坚不可摧的亲情也可能在瞬间土崩瓦解。

版面编辑:运维组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
赞 赏
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
赞赏是一种态度
  • 1
  • 3
  • 6
  • 12
  • 50
  • 108
其他金额
金额(元):
赞 赏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