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请务必在每轮回复的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hZY0vJY1](https://a.caixin.com/hZY0vJY1)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财新传媒

避免通缩论不成立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4年第25期 出版日期 2014年06月30日
强劲实体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温和且预料中的通缩,不一定会导致债权人遭受损失
□ 詹姆斯•多恩 | 文

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ICToLam6](https://a.caixin.com/ICToLam6)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尽管美联储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并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但这并未对经济起到预期中的刺激作用。只要看一下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将一季度GDP下调至-2.9%,就知道了。

  通过将收益曲线的短端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并大规模购入资产以压低长端利率,美联储已经鼓励了市场的冒险行为,打击了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允许货币政策润滑了“大政府”的轮子,并引发了资本错配。

  事实上,低利率已经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美联储为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做法,加之对银行业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已经显著地降低了基础货币(投放)对整体货币供应的影响。因此,即使存在所谓的“刺激”,名义收入的增长仍一直低于趋势水平。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王影
Loading...

评论区 0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本篇文章暂无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