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 总第325期 11月1日出版
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 2010年第11期 出版日期:2010-11-01
大趋势 Trends
-
舒立对话
对话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重庆“新经济政策” - “我们的做法就是推出目前这样的公租房系统。要么不干,要干就到位,不能高高举起一面旗帜,却起不到实际作用。公租房需要形成较大的体量,才能保证有效的覆盖面。”

杂志内容介绍
经济与金融
- 中国电价改革何去何从
- 王骏
- “水火同价”不是用行政措施单独提高水电上网电价,而是推行电力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代名词。中国的水电发展已成为决定中国能否完成2020年减排成败的关键
- 继续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
- 韩晓平
- 电力改革停滞八年,教训几何?如果继续成本定价做法,还要多少钱才能填平财政无底洞
- 吴敬琏专栏
极左极右都危险 - 吴敬琏
- 现在的中国中等阶层自身还有很大的弱点:一是利益自觉不够,二是公民意识缺乏
- 公租房商业运作模式初探
- 李汝容 毛志荣
- 借助资本市场服务于公租房建设,是当前保障性住房体系制度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核心的难点在于如何使作为公共品的公租房满足资本市场对于资本品的要求
政事与法治
- “严打”2010:策略与法治的对接与抵牾
- 郑戈
- 要真正将“严打”纳入法治轨道,不能靠运动式的“专项斗争”,而要靠民主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 “依法严打”的制度基础
- 门金玲
- 中国目前还没有将“严打”限制在依法范围内的制度基础。当制度基础不具备,或者说无法将“严打”严格限定在依法的前提下时,实行“严打”弊大于利
- 摈弃陈旧“严打”模式
- 毛立新
- “严打”在淡出多年之后重现,但已大有不同。这些变化是对历次“严打”进行总结、反思,及对社会治安规律有了新的科学认识后作出的积极调整
- “程序共和国”宣言
- 季卫东
- 通过价值中立化的程序实现不同价值的和平共处,通过基于反思理性的沟通防止或适当解决相持不下的宗教性“诸神之争”,这才是我们所应该接纳的普世价值,也才是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的制度性基础
- 从公众参与走向政府善治
- 蔡定剑
- 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善治的政府是什么样的?就是政府与民众能够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政府能够理解老百姓的观点是什么,老百姓也能够理解政府的困境是什么
财新圆桌
- 回首辛亥百年
- 时间:2010年9月24日
地点:北京千禧大酒店
参与人:茅于轼、袁伟时、资中筠、
章立凡、杨奎松、王小鲁、周孝正、
黄益平、于建嵘
公共政策
- 新型城市化十大建言
- 《中国发展报告》课题组
- 建议中共中央就城市化问题召开一次全会,对城市化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断、决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 当市场和政府缺位时——专访盖茨基金会CEO杰夫·莱克斯
- 《中国改革》 记者 李虎军
- 基金会可作为催化剂,为新思路“播种”。在市场和政府不能或不愿的领域,慈善事业担任创新和承担风险的角色
- 听巴菲特、盖茨谈慈善
- 《中国改革》 记者 王烁
- “我没想过退休!我也不会考虑有朝一日退休后直接参与慈善基金会的管理。我挣钱,盖茨他们花钱,这样最好。”巴菲特说
- 逼出来的“改制分流”
- 周放生
- 一场被逼出来的改革如何在痛苦争议中展开?中国的改革为何总是被逼到不得不改的时候才改
中外
- 专题 汇率战山雨欲来
- 新数量宽松时代
- 《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胜寒
- 在西方四大央行中,目前惟一对QE II还有保留态度的只剩下欧洲央行,但谁又能保证,又一轮大幅的欧元升值之后,欧元区不会加码数量宽松呢?即将到来的新数量宽松时代,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真正做好准备了吗?
- 日本央行亟需大作为
- 高桥洋一
- 此次日本央行“不冲销干预”政策只是口头上的,所以,市场一旦看透央行不肯持数量放松的真正姿态,干预效果会立刻减弱,日元一定还会升值
- 欧洲前路多艰
- 《中国改革》 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
- 普遍紧缩增大了复苏的不确定性,社会运动频发,改革经济治理仍有诸多分歧,未来两年,欧洲路途多舛
- 如何收拾经济乱局
- 巴里·艾肯格林
- 美国和新兴市场都需要重启财政政策:前者是放松,后者是收紧;中国则需要令人民币小幅升值
- 历史终结以后
- 《中国改革》记者 王烁
地球
- 海洋污染事件公平善后缺什么?
- 夏军
- 政府信息公开的缺失、海洋环境监管部门的缺位、环境公益诉讼的缺声,以及法律执行力的缺憾,致使巨额环境成本被转嫁给社会,“7·16”大连原油泄漏事件的公平善后充满艰难
- 水俣病事件反思——将负面遗产变为资产
- 杉山俊幸 筱原匡
- 半个世纪前发生在日本水俣市的严重污染事件,至今对各国,尤其是中国仍有借鉴
新文化
- 在“四清”工作队的办案经历
- 栏目主持 郑仲兵 李宇锋
王广宇 口述 - 徐友渔:与时代同行三十年
- 《中国改革》 特约记者 灵子
- 思想不败——近代中国两代思想先躯的传承
- 傅国涌
- 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与这个民族历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能达到怎样的高度,一定相辅相成
编辑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