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前言FOREWORD
改革不当缓
倘若在顺境中不愿改,在逆境中不敢改,则改革永无推进之日
经济与管理ECONOMY&MANAGEMENT
争鸣“微刺激”
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林采宜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
观察宏观经济景气与否的主要指标不能只看制造业景气指标,非制造业景气状况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微刺激、强刺激和“克强式刺激”
邵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其实政策不用纠结在形式上的刺激与否,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精准发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寓改革转型于有效投资之中,通过实施“克强式刺激”,来守住底线,稳定预期
政策偏紧不利于稳增长
沈建光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当前政策并非过松实则过紧。虽然政策超调并不可取,但谈“刺激”而色变,忽视稳增长政策,其实也有风险
互联网金融:呵护与监管不可偏废
董俊峰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助理总经理
政府部门应该继续秉承鼓励创新、适度监管的策略,营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氛围
土地资源所有者与监管者分开的构想
黄小虎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
推进体制调整和机构改革,把国有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所有者职能分离出来,组建国有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组建自然资源监管部门,统一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宅基地制度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
曹国英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原巡视员
宅基地改革期待从制度上破题,应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市场机制,实行趋利避害的设计
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稳定——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佐藤康博 瑞穗金融集团CEO
避免因采取过度刺激措施而导致市场对房地产升值抱过分期待;避免实际利率倒挂的金融宽松状态长期持续;避免急剧的金融紧缩措施及对房地产相关融资的过分遏制
财新圆桌CAIXIN&ROUNDTABLE
金融业应激蜕变
政府与法治LAW&GOVERNMENT
未来机构改革的空间与逻辑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要让一线的管理者和执法者,真正拥有有效解决问题的权力和责任。未来大部门制改革要成功,不仅要有集中和分散,也要考虑有效的自主治理
法辨医疗事故鉴定
宋旭明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医疗损害鉴定应当细化分工为损害事实鉴定、因果关系鉴定和医疗过错鉴定,前二者的鉴定人应当由法医师担任,后者的鉴定人应当由临床医师担任
公共政策PUBLIC&POLICY
社会组织发展误区何在
马庆钰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菊 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十个问题:社会组织发展思维产生偏离;政社不分有进一步强化之势;社会组织发展领导关系混乱;政府职能转移中界限不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缺少规范;社会组织身份需正本清源;社会组织相关法规建设滞后;财税优惠政策不够系统具体;监督管理建设不相匹配;枢纽型社会组织存在隐忧
中外INTERNATIONAL
价值观引领繁荣——专访埃德蒙· 菲尔普斯
王力为 财新《中国改革》记者
中国要实现高度的经济活力,必须加快创新,不能再指望西方国家替自己完成创新任务。而为此,必须确立现代价值观的主流地位,摆脱社团主义的影响
重新定义海合会和伊朗关系
财新特约合作机构
如果伊朗能减少阿拉伯国家的担忧,双方关系可达何种高度,将不可限量
新文化CULTURE
统一后的德国及其右翼阴影
还学文 旅德自由撰稿人
真相依然深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政治的改变不仅要由一个总理、一届政府开始,而是需要许多届政府努力继续
中国的辛德勒
张爽 媒体工作者
中华民国外交官何凤山,在二战中拯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2001年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义人”称号
缺席的正义 无用的权利
思郁 自由撰稿人
我们不缺乏对自然法和君权神授观念的敬畏,我们偏偏缺乏的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常识观念,而观念需要普及,需要认同,需要争辩,需要达成共识
阿根廷,20年没回过的老家
王冠绪 自由撰稿人,现居香港
这个20世纪初期曾经自诩为世界谷仓的农业大国,如此常年被左右摇摆的政策、社会及经济结构性问题所困。人们越来越能面对自己实际位于边缘而非中心的现实